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> 生活 >> 详情
爱象护象则“象”往之 普洱生态“家底”渐丰-全球新动态
来源: 云南网-普洱日报      时间:2023-03-30 17:19:05

原标题:爱象护象则“象”往之 普洱生态“家底”渐丰

象群悠闲地在睡午觉。 (通讯员 江文耀 摄)

提到云南省普洱市,茶叶和咖啡一定是它远近闻名的两张名片,此外,良好的生态环境与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也是普洱蕴藏的“宝藏”。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亚洲象的主要栖息地之一,在轰动世界的云南大象“北上南归”的奇妙旅途中,普洱曾是重要的一站。


(资料图)

近年来,普洱将生态治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,特别是亚洲象保护举措建立了直接关系,使得生态普洱内涵不断丰富。

保护亚洲象从认识它开始

午休过后,思茅区第四中学(以下简称“思茅四中”)督导室主任、生物老师秦海正准备到阶梯教室为下午第一节课做准备,他带了一些特殊的道具及2摞“绿本”授课时使用。

上课铃响,秦海抽取了几位同学参与课堂上的互动游戏,让同学们分别通过嗅觉、动作模拟,从准备好的特殊道具,即装有3种食物的袋子中选出亚洲象最喜爱的食物,并由学生模拟象群内是如何传递信息的,以此让学生在参与互动中了解亚洲象。

这节课是思茅四中根据自主编写的校本读本《认识亚洲象》开设的课程。互动游戏结束后,他会依托读本内容进行详细讲解,加深学生对亚洲象的认识。

读本内容包含亚洲象的演变及分布、生活习性、象文化、人象关系、亚洲象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等,对亚洲象相关知识进行系统介绍。

作为校本读本《认识亚洲象》的主编,思茅四中科普特色处主任、地理老师阮爱军介绍,学校将“保护”与“科普教育”的理念贯穿读本编写的全过程,内容适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个性发展,旨在有效提升学生对亚洲象的认识,增强安全防范意识,扩大亚洲象保护的宣传,为建设人象和谐的环境奠定基础。

“小手”共创人与自然和谐家园

一直以来,思茅四中都较为重视生态道德教育,多形式开展活动,使之成为学校办学一大特色。

2019年,普洱市林业和草原局提供动物标本40余件,在思茅四中筹建了集图、光、实物标本为一体的“普洱生物多样性展馆”。学生自制的一些生物标本也在馆内展览。

依托生物多样性展馆,思茅四中不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,使更多的青少年从中受益,学会珍重自然、敬畏生命,人与自然和谐相处。

阮爱军介绍,普洱是一座生态城市,如何提高青少年的生态意识,教育者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。

多年来,思茅四中为开展好生态道德教育,聘请相关专家、专业机构到校园开展讲座,举行辩论赛,从聆听和竞赛中提升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;在普洱市林业和草原局、思茅区林业和草原局的支持下,把关爱亚洲象作为活动重点,开展“同在蓝天下 人象共家园”系列教育宣传活动,包括绘画、写作、儿歌征集、情景剧表演等多种形式;组织学生开展研学活动,学做“自然笔记”,通过对某一自然物的持续观察、记录,提高学生认识自然、探索自然、保护自然的兴趣。

“从我做起、带动全家、推动社会”,思茅四中通过开展生态道德教育,引导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加入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行列里来,再通过“小手拉大手”的带动作用,号召更多的人为普洱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,共同守护这片“象”往之地。

守护北回归线上最大的生态绿洲

春日正午的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康平镇已经有些炎热,亚洲象监测员刁发兴正用无人机监测野生亚洲象的实时动态,这是他和其他监测员的日常工作,几乎全年无休,也无畏风吹日晒。每天,他们必须要在老百姓外出劳作前,确定野象的实时位置并发出预警,告知老百姓哪些地方可以去,哪些地方不可以去。

像他们这样的监测队伍,在普洱市促进人象和谐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
据了解,为实现人象和谐共生,普洱市专门组建了专业护象队伍,对全市野生亚洲象群进行24小时人工和无人机预警监测,及时将野生亚洲象活动信息反馈给各乡(镇)、县(区),并通过微信、短信等方式向周边群众发出预警信息,减少人与野生亚洲象的接触,降低风险。

刁发兴介绍,近期约有41头野象在康平镇活动。能让亚洲象惬意栖息在普洱这片土地,不仅得益于爱象护象的全民意识,还因为当地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、适宜亚洲象生长的热带雨林系统。

普洱是北回归线上最大的生态绿洲,是国家西南重要生态安全屏障,全国近三分之一的物种在这里繁衍生息。

沿着一条小路深入云南太阳河省级自然保护区,走到深处,一棵棵高大壮观的板根植物映入眼帘,这是属于热带雨林的一道奇观。云南太阳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鱼塘管护站站长李忠文介绍,野生亚洲象常常会“光顾”保护区,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灰叶猴、穿山甲、黑颈长尾雉等也在此栖息,保护区内优越的生态环境为珍稀物种提供了生存的“温床”。

为更好地保护好保护区内的自然生态环境,云南太阳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在周边乡(镇)、村寨加大宣传力度,与村民签订共管协议,每年召开一次共管会议;在整个保护区内安装110台红外相机,全天候监测野生动物活动情况,长期收集积累数据,评估保护区野生动物物种情况变化趋势;聘请周边村民为护林员,共同参与生态保护。

通过多种举措,近年来,保护区内的野生动植物数量逐年增加,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。

目前,普洱市自然保护地面积超30万公顷,建立国家级、省级、县级自然保护区18个,国家湿地公园1个,国家森林公园3个、省级森林公园1个。

同时,普洱不断推进森林生态系统建设,为丰富的物种打造了一个良好的栖息环境,维护生物多样性体系。据了解,普洱市90%以上的生态系统类型和80%以上的珍稀濒危物种得到有效保护,亚洲象、西黑冠长臂猿等珍稀濒危动植物保护成效明显。(江文耀 康静 李娜)

标签: